• k8凯发国际

    熱烈歡迎您光臨 安徽省玉石商會 官方網站 !

    人才招聘 活動報名

    圖片名稱

     

     

      劉波 ,k8凯发国际副會長 ,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 ,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 ,自幼跟隨父親學習石雕藝術 ,擅長玉石雕刻 、國畫 。研山美術館館長 、安徽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和發展促進會蘇州辦事處主任 ,現為中國觀賞石協會會員 ,觀賞石國家二級鑒評師 ,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安徽省職工十大技術能手 ,安徽省技術領軍人才 ,安徽省工藝美術大師 ,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宿州市技能大獎獲得者 ,蘇州市雕塑協會會員 ,姑蘇好青年 ,蘇州市姑蘇區文化產業緊缺人才 ,姑蘇區文化創新創業領軍人才 。

     

     

      他曾以工匠的身份獲得過省級勞動模範 ,也曾在全國玉石珠寶創新展上獲得過「創新天工獎」;他曾發明「堆塑基座法」填補了國內大型園林石無基座的空白 ,也曾將自己雕刻的彭雪楓像捐贈彭雪楓紀念館;他曾經因為家庭變故而輟學;他繼承了傳統的靈璧石刻 ,也開創過自己的石雕品牌 。他叫劉波 ,一位80後 ,在蘇州望江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擔任藝術總監 。開發文化衍生品 ,是他的舊行當 ,藝術活動策劃人 ,是他的新身份 。

     

      
     
    從掛靠到主動培養
      
      早期的望江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是由留蘇軍嫂 、蘇州福建商會副會長許麗麗女士創辦的 ,是免費向市民開放的文化藝術空間 ,展示較多的 ,是來自中國三大油畫產業基地的莆田油畫 。總體而言是以單純陳列展示為主 ,缺乏整體的規劃框架 。但這顯然不是個例 ,那時很多美術館都是如此 。
     
     
    ●  研山美術館
     
      「我最初往往是做大方面的統籌 ,就是策劃師的工作 。僅去年我們就做了十六場展覽 ,在業界也有了一定的影響力 ,我們的展示方式 ,與藝術家的交流方式都是很超前的 。」談到自己的工作 ,劉波說 。
      對於藝術空間來說 ,藝術家往往是他們又愛又恨的對象 ,愛的是因為藝術         家的作品往往直接決定了藝術空間的館藏質量 。恨的往往是藝術品的經營以及和藝術家的溝通工作異常繁瑣 。「如果讓我們來展示 ,藝術家是答應的 ,但一談到把他們的作品作為商品 ,就需要商談很久了 。」劉波說 。
     
     
    ●  研山美術館
     
      對於解決這種窘境 ,傳統私人美術館往往想到的是要取巧 ,或專一於數人 ,或找上相關行業協會進行掛名 。再由行業協會引薦 。「我們望江藝術空間成立之時也有諸如中國工藝美術產業創新發展聯盟 、中國油畫寫生俱樂部這樣的掛名 。」然而 ,憑藉着浸淫藝術多年的經驗 ,劉波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第三種可能 :能不能邀請他們融入我們的創意團隊甚至是培養一批駐館藝術家呢?
      
      「當時其實是因為看到那麼多的畫家 ,他們可能辛辛苦苦畫了一輩子 ,最後也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或者說達到更好的高度 。他們豐富的社會體驗 ,坎坷的人生經歷往往都白費了 。」劉波說 。
     
     
    ●  研山美術館
     
      老一輩的藝術家經驗豐富 ,可以諮詢解惑;80後藝術家善於接收新事物 ,負責打拚實幹;年輕的藝術家是未來的希望 ,劉波更看重的是他們成長的空間 。短短兩年 ,原本一個人單幹的劉波 ,已經越來越離不開他的創意團隊 。
      
    從作品轉戰藝術空間
      
      藝術總監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職業 。他不同於藝術家 ,但卻要有藝術家的認知與創造力 ,他也不同於商人 ,但卻要有商人的敏銳和引導力 。
     
     
      劉波做雕刻家時 ,屬於巧色派 ,如今從巧妙運用顏色到巧妙地安排人事到合適的地方 ,巧妙二字 ,早已成為融入骨子裏的思維方式 。雖然在採訪時話語不多 ,但在和合作夥伴交流時 ,劉波可謂口若懸河 ,滔滔不絕 。
      「……以國學為主體 ,我們是否可以搞出一個水彩畫培訓班?比起做少兒培訓班 ,我更希望能做成年人的 ,可以往比較專業的方向去做 ,現在往往推崇體驗式 ,你看能不能帶他們出去寫生或者最後能自己做出作品出來 。這樣他們滿意了 ,和他們交流時對你也有幫助……還可以和社區結合 ,我們不走高大上的路線 ,這樣會更接地氣一些……」
     
     
      這只是劉波工作時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片段 。但管中窺豹 ,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劉波那顆為周圍人着想 ,為事業着想的奮鬥之心 。「過去的我 ,做過許多作品 ,在業界也小有虛名 。而現在 ,望江藝術空間就是我的作品 。」當問及自己的事業時 ,劉波如是說 。
     
     
    從石雕衍生藝術融合
      
      在積極加大創新創意的同時 ,劉波還納入了文化衍生品的開發 。
      望江藝術空間的文化衍生品多為石雕和竹刻 ,這也和劉波的老本行密切相關 。當時 ,劉波用靈璧石將蘇州著名畫家徐青作品《問蓮》刻成了一套茶具 。石制茶具形式新奇 ,又有名人字畫刻在其上 ,着實吸引了不少人 。「集藝術與實用 ,從平面到立體 ,」是劉波一直奉行的設計理念 。舊的手藝並未生疏 ,兩年來 ,劉波和各種各樣的藝術家合作 ,孫淮濱的鐘馗像 、徐青的花 、王楷的木石 ,幾經其手都從紙上轉化為了一件件精巧的器物 :或茶托 、或茶壺 、或臂擱……就連作為擺設的油畫 ,也被印成了華麗的絲巾 ,受到熱捧 。
      藝術其實本質上還是應該為人們生活服務的 ,陽春白雪未必好 ,通俗實用反而讓人覺得實在 。對於望江藝術空間來說 ,草根是表面 ,親民方為底子 。作為蘇州軍人軍屬自主創業模範單位 ,望江藝術空間經由劉波之手 ,舉辦了一次次就業培訓 ,一場場社區展覽 ,這些本該不是藝術空間該做的事 ,讓人恍然感覺它的藝術空間之名其實並不純粹 ,然而驀然回首它已經走到了市民之間 。
     
     
      「過去的老一輩手藝人一直忙碌於磨練技藝 ,從他們身上我們學到了很多 ,諸如精益求精 、勤勤懇懇 、吃苦耐勞等等 。而現在我們需要做的不僅僅只是傳承他們的技藝和精神 ,更需要把我們的傳統手藝融入文化 ,與互聯網時代結合 。這恰恰是我們這些80後工匠需要做的 。」他說 ,這或許就是他從舊行當中走出 ,融入新身份的原因吧 。
      藝術的夢想需要植根於合適的土壤 。劉波和他的團隊選擇從基礎做起 ,讓望江藝術空間能成為草根藝術家交流與展示的平台 ,成為他們成長的搖籃 。談到未來 ,劉波說 :「一方面 ,我作為藝術總監 ,我希望我們還將以油畫為亮點 ,做好普及的工作 ,讓更多的人能夠買得起油畫 ,欣賞得了油畫 。另一方面 ,作為工藝傳人 ,我希望繼續做好傳承和發揚 ,做更好的文化衍生品 ,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美和藝術的享受 。」
     
     
    本文轉自姑蘇晚報 ,版權歸作者所有 。
     
     
    • 2008年作品《八仙過海》獲第五屆徽商大會民間工藝精品展銀獎

    • 2011年安徽省第一屆傳統工藝美術產品展工藝畫《鍾馗神威》獲三等獎

    • 2013年安徽省第二屆傳統工藝美術產品展《佛法無邊》獲三等獎

    • 2014年《靈心慧語》第六屆中國上海玉石雕刻玉龍獎銀獎

    • 2014年10月作品《得道》入圍第七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會中華工藝精品獎

    • 2014年12月《得道》獲得安徽省第四屆傳統工藝美術產品展覽二等獎

    部分榮譽

     

    上一個:

    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