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凯发国际

熱烈歡迎您光臨 安徽省玉石商會 官方網站 !

人才招聘 活動報名

圖片名稱

徽州最美非遺故事展播④傳承非物質文化 :是責任亦是擔當


分類 : 行業前沿

來源 :

發佈時間 :2020-12-02

傳承非物質文化 :是責任亦是擔當

“爺爺 、爺爺 ,聽爸爸說今年春節老家會舞火獅 ,是真的嗎?”

“哈哈 ,當然是真的啦 ,村里人前兩天就邀請我了” 。

“哇 ,太好了 ,那我放假就和爺爺一起回老家 。”

“爺爺 ,我寫了一篇關於舞火獅的文章得到老師表揚了呢 ,老師還說如果能像爺爺您一樣親身參與實踐 ,感悟會更深 。”

爺爺看我對舞火獅有着濃厚的好奇 ,便和我說了一個故事 。

傳說很早以前 ,有一年村里瘟疫橫行 ,死傷無數 ,鄉親們嘗試了各種辦法都無濟於事 。正在大家為這件事發愁時 ,一天夜裏 ,有一隻身上冒火 、貌似獅子一樣的神獸從村中跑過 ,當時村民並沒在意 。但是自從那以後 ,村裏的瘟疫漸漸得到控制 ,村民慢慢好了起來 。大家紛紛猜想 ,是不是那隻“火獅子”從村中經過 ,把瘟神給趕走了 。於是為了感激那隻神獅 ,祈求神獅能一直保佑村莊風調雨順 、百姓安居樂業 ,每到過年正月里 ,村里就舉辦舞火獅民俗表演活動 。

爺爺小的時候 ,每逢過年就和小夥伴們一起參與村裏的舞火獅表演 。火獅子在前面舞動 ,他們就提着一盞盞小花燈緊隨其後 ,有時隊伍從村頭排到村尾 ,火光驅逐寒冷和黑暗 ,鑼鼓和鞭炮聲響徹村莊 ,場面甚是壯觀 。大家從中鍛煉了膽量 ,也收穫了童年美好回憶 。

據歷史資料記載 ,歙縣水竹坑舞火獅起源於明朝時期 ,經歷了從封建社會宗法制度下宗族長老組織管理的時代到社會主義新時代人民群眾自發組織管理的發展過程 。

水竹坑每年的舞火獅活動有專人負責 ,即每家每戶輪流當頭家 ,負責組織和籌備舞火獅 。缺少柴米油鹽和其他器材 ,村民得悉後總會第一時間送來 。就這樣舞火獅在全村人民的團結和不懈努力下 ,雖歷經社會長河的不斷更替 ,這一民俗活動代代相傳至今 。

新中國成立初 ,百業待興 ,舞火獅活動經歷了十年中斷期 、十年艱難維持期(1979-1989年)和十年零星舉辦期(1989-1999年) 。由於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 ,大部分年輕人外出打工 ,舞火獅技藝繼承乏人 ,導致一度瀕臨失傳期(1998-2013年) 。村民們無時無刻不盼望這項傳統文化活動能夠重展雄姿 ,但因為諸多的原因未能如願 。

2014年 ,爺爺在大學裏學習民俗體育專業知識 ,意識到水竹坑舞火獅不僅是村民的一項娛樂活動 ,更是一種文化傳承 、一種寶貴的資源 、一種精神寄託和行為指引 ,是水竹坑乃至徽州歷史文化的見證者 。在和老師專家以及村里長者的交流中 ,他們都非常肯定水竹坑舞火獅的價值 。

2014年寒假回到家後 ,爺爺就開始琢磨如何再一次去舞起神獅 ,畢竟這項活動已有近20年沒有舉行過了 ,以前組織這項活動的前輩好多已經去世 ,更困難的是連舞火獅的道具和器材都不見蹤影 。村里舞過火獅的長輩了解這一想法後表示大力支持 ,他們也想再一次舞起火獅 ,更希望年青一代能夠站出來學習和繼承 ,不願看到村裏的優秀傳統文化就這樣失傳了 。大家你五塊他十塊 ,出人捐物 ,謀劃獻策 。終於在2014年正月初三晚 ,這一項幾近失傳的舞火獅表演再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人們敲鑼打鼓 、歡呼雀躍 、萬人空巷 ,過了一個熱熱鬧鬧的大新年 。很多新聞媒體都報道了舞火獅呢 !

聽爺爺說起來就仿佛是昨天發生的一樣 ,我都能想像到當時的盛況 ,而且獅子舞動起來那樣有張力有激情 ,難怪會有很多媒體爭相報道了 。

說起獅子構造 ,那也是非常獨特的 。水竹坑的獅子長約十幾米 ,寬約一米多 ,獅頭 、獅尾及獅球用竹篾紮成 ,外糊棉紙 ,畫獅子形象;獅身用布製成 ,便於轉動 ,繪獅紋;獅球內球糊棉紙 ,畫花彩 ,套入外球之中 。

最特別的是 ,水竹坑舞火獅的獅子頭 、肚 、尾 、獅球內部都點滿蠟燭 ,夜晚看來通透明亮 ,而且任其揮舞蠟燭始終都不會滅掉 。舞獅要配大鑼大鼓 ,過戶家 ,進祠堂 ,繞村莊遊走 。到了正月十五 、十八兩夜 ,在餘慶堂 、中和堂丹墀里 ,大展舞技 。獅球人畫臉譜 ,穿戲衣 ,高舉獅球在前引導 ,獅頭 、尾二人配合舞動 。舞獅分四門 、八門 、十六門等 ,舞到最精彩時 ,鑼鼓喧天 ,獅嘴內噴火 ,騰躍追趕獅球 ,人們也跟隨着起舞 。最讓爺爺印象深刻的 ,是在組織大傢伙籌備和舞火獅的過程中 ,發生了許許多多非常感動的事情 。

“都有哪些感動的事情啊 ,快說給我聽聽 。”

爺爺就一樁樁地細數起來 。首先是八旬老人買銅鑼的事情 。由於長時間沒有舉辦舞火獅活動 ,其所需的顏料 、蠟燭 、宣紙等材料都需要重新採購 。尤其是需要重新買一面大銅鑼 ,這銅鑼可不是一般大 ,直徑得有一米大小 ,一般樂器店根本買不到 。那天我和同村的村民起大早乘車前往市區尋找 ,問了之前熟悉的店家 ,找遍了街上大大小小的店鋪 ,卻怎麼也找不到一面這麼大的銅鑼 。一看時間已經是下午兩點了 ,心裏更加焦急萬分 。在一位好心人的指引下 ,走到巷子深處一家老店中尋得了這最後一面大銅鑼 。在附近做餐飲生意的村里人得知我們上來買銅鑼 ,並且還沒有吃午飯 ,趕緊拉着進店 ,付飯錢時卻怎麼也不肯收 。吃完乘車回到家時已經天黑 ,老人還不慎摔了一跤 。還有孤寡老人捐五元錢的事情 。舞火獅沒有資金 ,我們就挨家挨戶上門湊錢 ,人多力量大 ,不一會就籌到了幾千元錢 。在得知舞火獅需要捐錢時 ,一位孤寡老人走到我跟前 ,在衣服的夾層口袋中掏了幾下 ,先是摸出一枚硬幣 ,然後又摸出另一枚硬幣 ,最後拿出一張五元錢紙幣捋直交到我手中 。我說老人和小孩沒有經濟收入 ,不能收您們的錢 。他只說了一句 :“你收下 ,我有錢 ,舞火獅是個好事情 ,每個人都要支持 。”就這樣一位孤寡老人 ,可能一個月掙不到什麼錢 ,也可能一個月不捨得花一分錢 ,竟如此慷慨大方捐出五元 ,覺得為舞火獅捐款是一件光榮的事情 。“我還能行 ,不能讓祖先傳下來的活動從我們手裏斷了 ,你們一定要堅持下去 。”這是一位85歲的耄耋老人堅持親自上場打鼓的豪情 ,激勵着我們要把舞火獅這一項民俗活動傳承下去 。大家淋着雨舞獅到半夜 ,全身濕透 ,沒有任何怨言 ,卻喊道“別說下雨 ,就是下刀子也得舞 。”

還有家家戶戶無償送來茶米油鹽和煙酒;還有煮百家粥供村民免費食用……這種無私奉獻和代代傳承的精神太感人了 ,我想這就是為什么爺爺一直熱心舞火獅的原因吧 。

除了物質形態和表演技藝上的巧妙出眾以外 ,最吸引我的是其濃厚的精神文化內涵 。這種文化具有重要的村落凝聚力作用 ,使得水竹坑舞火獅在經歷了幾百年來的風風雨雨後依然可以傳承下來 ,使得遊子身在遠方亦能心繫家鄉 。文化傳承的內動力 ,是年輕人接過老一輩人手中的技藝並持續下去的重大責任和精神力量 。

它體現了一種社會公平和諧 ,取之於民 、用之於民 。每年舞火獅活動會將村民送來的食材製作成百家粥供村民免費食用 。男人們在外忙舞火獅 ,女人們在內燒水做飯 、敲鑼的 、打鼓的 、提燈的 、觀賞的 、放鞭炮的 ,這一幕幕無不體現村莊和諧 ,村民其樂融融 。並且對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它不僅可以改善村落治理 ,而且可以和鄉村旅遊結合 ,打造特色民俗文化 ,提高鄉村經濟水平 ,改善村民生活條件 。

“那我一定要好好學 ,以後也一起舞獅 ,把這項優秀的屬於我們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發揚光大 。”爺爺會心地笑了 。不要因為暫時的失望 ,而放棄所有希望 ,短暫的堅持 ,可能就會為人生營造曙光 ,等待自己的幸福 。若美好遲遲未發生也不要着急 ,最好的總會在不經意間出現 ,你的幸福只是姍姍來遲 。

爺爺會心地笑了 。

來源 :黃山市文化和旅遊局